一、人物性格介紹
* 言 回-言必回,回本質、回初衷、回道德、回保守?
* 指 路-指遠路,指大路、指明路、繞遠路?
* 恐夫子-恐指路,人性各異、資訊不明、時勢潮流變異、多元文化視野、主觀意識形態之下,豈敢為師?豈敢指路?故常存疑之心,亟思平衡之態!
二、主題事件情節
「到了最後一天,一個突如其來的失望取代了原本預計分離的難過~那就是我小隊的小朋友們,不像其他小隊那般離情依依,好像不怎麼把我們的分離放在心上,我的心情是失落的,望見他們頭也不回的背影,心裡若有似無的抽痛。於是我趕緊收拾身與心的軌跡,比誰都勤快的工作,想掩蓋那樣的難受!」
三、恐夫子的人間嬉遊對話
【指路】:這情節好熟悉啊!我的朋友當畢業班導師,畢業典禮當天看著隔壁班導師那滿滿鮮花與成堆禮物,與自己手上那單薄的花束對比,不覺辛酸!回想這兩年的勞心勞力,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,她不禁眼眶泛紅!
【言回】:回想踏入教職的初衷,老師所作所為都是心甘情願的,本不該寄予回報之心!況且為師者從學生身上學到的遠比所給予的還豐厚,又怎能期待學生臨走之時流下淚水,甚至一再回望於師呢?
【指路】:夫子您如何看待此事?
【恐夫子】:
喜好之心之情之物,人皆有之,給出你的好,卻不被喜歡? 給出你全部的好,卻被嫌多管閒事?多情多愛認真如你,該如何自處?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但「己之所欲,施之於人」?人是否喜歡?是否接受?那就有個別差異了!只能說「香蕉、芭樂、大西瓜各有粉絲!」
親師生的心性、家庭社經背景、情感表達方式、班級團體氛圍、親師交流文化、價值觀各異,「見因不一定是因,看果未必是果」,何苦以「禮之多少、花之數量」衡量自我的心血與價值?
【指路】:那學生的感恩之心就不必要求與栽培了嗎?
【言回】:學生的成就才是最好的回饋,學生的慈悲才是最佳的感恩,老師今日辛勤忍辱播種,他日才有機會開心花結善果,哪怕花不一定為我見、果不一定為我嘗!
【恐夫子】:
感恩之心當然須要求、更待培養!否則家長、學生會將很多事情當成理所當然!(例如:「以前的老師都這麼做,為什麼你不肯?」之語)老師也是人,有喜怒,有哀樂,有家庭,有病痛,更須及時被鼓勵、被提醒、被教育!
若人皆有禮、有花、有卡片而我獨無,或許可以捫心自問~哪裡出了問題?是溝通問題?是能力問題?是態度問題?是磁場問題?...甚至~「是『問題』嗎?」或者只是「價值選擇的差異」?其次可以試著虛心求教於人~何以致之?聽聽他人的說法與做法,然後找出自己的新法與心法!
豬羊變色之例層出不窮,一次的事件或不良的溝通都能壞了一鍋粥,99件好事抵不過一件壞事的渲染與成見(例如體罰、不公平不正義的對待或傷人語氣等)。哪怕你的堅持是對的,但若「形勢比人強,時不我予」,你是否有「雖千萬人,吾往矣!」的勇氣、技巧、情商與等待之心?有時承認自己的限制、環境的限制,整裝再出發,一樣能看到人生好風景!
【指路】:哇!再次發光,一樣閃閃動人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