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網路故事「流浪歌手」摘述:
陪媽媽逛街時遇到一位流浪歌手,聽完一曲後,我走過去,隨手把五元錢扔進了帽子。但接著,媽媽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。她走到帽子跟前,蹲下身子,輕輕將兩個硬幣放進了帽子裡,並微笑著向流浪歌手點頭示意。我媽沒有唸過多少書,但這一刻,我實在輸她太多。
對比這幾件事,我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句話:「一個人有沒有文化,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,有學歷的人,不一定有文化;沒學歷的人,也不一定沒文化。讀很多書,擁有很高的文憑,和有沒有文化,有時完全是兩碼 事。」
二、我的教育省思:
(一)文化相關論:文化跟學歷、財力、年齡無關,但跟「家庭教育的溫柔敦厚」高度正相關。
(二)角色思辨論:教育現場中,誰是「流浪歌手」? 誰是「媽媽」? 誰是「我」?
(三)從「尊重」二字出發,思辨教育現場的問題與迷思:
教職是服務業嗎? 教師是公僕嗎? 複製企業理念導入學校經營好嗎? 顧客永遠是對的嗎? 家長委員的意見要特別被重視嗎? 弱勢家長參與率低,所以弱勢成長活動應減少辦理,以符投入產出效益嗎? 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