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三個月來到文武國小三次,每次三小時,每次只休息10分鐘,而且題目還很硬:第一次談家庭教育的內涵與課程設計,第二次談特教與逆境家庭的親師溝通,第三次談性平教育與性侵騷的預防與輔導。每次重複到同一學校演講後,總不禁強烈思考以下問題:
一、學校為何一再邀請「同一講者」?講者對聽眾盡責了嗎?對邀請單位盡責了嗎?
二、何謂「好演講」?何謂「受歡迎的演講」?「受歡迎」的演講就是「好」演講嗎?
三、「笑話滿篇、八卦滿場卻抄不到一個字」的演講,算是「好演講」嗎?但單純去聽笑話,把演講當紓壓、當綜藝節目,不行嗎?
四、名人出場、長官開講,自我介紹一講完,演講時間已過半,算是好演講嗎?講者必須是某領域的專家嗎?單純分享「自我生命兩三事」,不算是好演講嗎?
五、演講者的邀請是「人際關係取向」居多?還是「需求與專業取向」居多?「長官的要求」、「機構的需求」與「聽眾的需求」該如何平衡?
六、同一講題,同一講者,在不同時間、面對不同聽眾,是否能演繹出不一樣的內容與氛圍,激發聽者產生不一樣的意義與感受?
七、何謂「有意義、有價值、有CP值的演講」?一場演講的聽眾滿意度,要幾成才算合情又合理?
八、身為講者不可能滿足每一聽眾的需求,特別在時間限制、聽講意願、背景知識重疊率、主觀意識衝突率下,講者如何看待回饋單上的正評、負評與建議?
九、除了鐘點費與人情交流的回饋外,每一場演講「對講者的意義與助益」是什麼?
十、演講也是教學的形式之一?對外的演講精心準備?對內的教學是否也精心準備?
對於上述問題的思索與實踐,似乎成了近10年來生命學習的重心之所在!日日思索,夜夜學習,分享驗證~「那問題、這習慣」似乎已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儀式與作息!更是不惑之年後,才能日益覺知的休閒與享受!
50之齡,如何不惑?與文字共舞,與自我和解,與他者保距,自能「歲月靜好,心保安康」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